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威海“管道医生”为城市供水听音诊“脉”
责任编辑:水务集团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06-02 13:29:00

日夜坚守岗位,只为精准找到漏点排除隐患
“检漏基本靠听,工作基本靠走。”5月11日,威海市水务集团水表鉴定中心副主任罗军红、检漏科科长曲业敏等4人,带着听漏杆、电子听漏仪、寻管仪、相关仪、钩子、撬杠等检漏工具,在高区神道口小区C区进行自来水供水管道普查。
“这里有信号,仔细听,可能是附近自来水管道有漏点。”在一处自来水阀门,听漏杆传出持续的轻微“呲呲”声引起了侧耳倾听的检漏工注意。随后,工作人员先用听漏仪确定漏点排查范围,然后用听音杆分辨漏水声音大小。在确定漏水点大概范围后,检漏工结合使用电子听漏仪和相关仪,在寻找最强漏水声音过程中,不断靠近漏点,直至找到漏水点,在附近做上标记后,电话通知威海市水务集团供水管网维修人员过来查看维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在夜深人静时进行检漏工作是检漏科的工作常态。因为越是安静,就越容易听出地下水网的问题。有时,检漏工会接连数个晚上进行检漏,甚至工作到凌晨也并不罕见。

“听漏工作需清楚地下供水管线的走向、管道材质、管径、埋深、使用年限等,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走街串巷,时间一长,大家都成了‘活地图’,一条马路上自来水管数量、管径、管线走向等,我们都了如指掌。”罗军红自豪地说。
威海市水务集团水表鉴定中心检漏科成立于2000年,科室分为四个自来水管道普查小组,分别负责环翠区、高区、经区以及附近乡镇的管道检漏、漏水定位工作以及处理居民热线。这支由12人组成的检漏团队,工作区域涉及到地下供水主管网2000多公里长以及分支管道无数,除了雷雨天等特别恶劣的天气,其余时间,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基本都在路面上检漏。
然而,对于检漏的辛苦,检漏科的工作人员都不愿过多提及,“哪一行不苦?能找到漏点,保证居民正常用水,为国家节约水资源,再苦再累也值!”
生活也是工作,为节约水资源不遗余力
由于长时间从事检漏工作,检漏工们的职业敏感性特别强。2017年的一个冬日,市区用水量突然增加,比平时多2万方左右,公司上下对市区供水主管道进行排查的同时,检漏科科长曲业敏偶然找到了漏点。那天早上,曲业敏步行上班,路过水产品批发市场时,淡淡的氯气味道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当时自来水是用氯气消毒的,空气中有氯气味多半是因为自来水泄漏。”于是,曲业敏打着手电、沿着世昌大道绿化带下的暗沟一路寻找,走了1公里多后,终于发现了供水管网主管道一钢管焊接处腐蚀裂开导致的自来水喷涌。

降低管网漏耗,年均挽回水量损失超百万立方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衡量一个城市供水管理水平的一项关键指标就是管网漏失率,威海的城市管网综合漏失率领先国内同类城市,管网检漏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多年来,他们年均查出各类管道漏点300多处,其中仅2020年度就查出地下供水管道暗漏53处,年可挽回水量损失超百万立方米。同时他们还积极发挥技术专长,协助居民和企业排查内部供水设施漏点,解决群众的涉水难题。卓有实效的管网漏点探查工作,及时发现小的漏点,有效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减少了停水维修,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举措。
